透实底 出实招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6-03-06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“虽然我是文艺界代表,但对教育有一肚子话要说。”人民大会堂东门前,全国人大代表、四川省文联副主席余开源被记者团团围住,听到有人提问教育,勾起他的兴趣,谈起一直关注的如何留住优秀乡村教师的问题。

    近3000名人大代表出席盛会,每一步都踏着春天的步伐,每一步都踩着民生的鼓点。

    “谢谢,下次再聊。”一些代表一边双手作揖,一边从记者的包围圈中勉强拔出腿来。听到“教育”“二孩”“学前教育”等字眼,他们总愿意停下来聊两句。今年,跨界谈教育的代表多了,因为教育的话题最能击中人们心中柔软的部分。

    身着黎族服装,全国人大代表、海南保亭县罗葵村村委会主任林美娟稳步走向人民大会堂。这个自称“个子小、年龄小、官位小”的“三小”代表却有个大愿望,让农家孩子都能有幼儿园可上。“村里没有幼儿园,家长只能将孩子送到镇上的幼儿园,承受亲子分离之痛。”这既是她的期盼,也是全村675名乡亲的寄托。

    上午9时整,人民大会堂响起了雄壮的国歌声。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,在亿万人民期待的目光中拉开帷幕。

    手里拿着政府工作报告,林美娟用笔在上面圈圈画画,“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”10个字,让她心里暖意融融。

    这10个字也让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党委书记胡凌云心生喜悦。这位在高教界“摸爬滚打”一辈子的老高教人,最关心的却是学前教育:“还不是因为孙子要入园嘛。”胡凌云期待,放开“二孩”后,学前教育要在提供有效供给方面多下功夫。

    “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又增加10.5%。”一位农民代表对这一数据深有感触。今年他们村子里,就有受益于农村专项招生计划的大学生。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述,“为政之道,民生为本。我们要念之再三、铭之肺腑,多谋民生之利,多解民生之忧”。

    “今天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的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,是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。”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说,“希望国家能抓住‘十三五’这个宝贵的转型窗口期和机遇期,继续加大教育投入,千方百计地提高教育质量,调整教育结构,使之能尽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对此我充满了信心。”

    “透实底,出实招”,成了很多代表从这份1.9万字、浓缩了最广大民意公约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炼出的关键词。

    “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跟老百姓‘交了实底’,直面问题和挑战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贵州省科技厅厅长廖飞认为,“有人说,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,我不这样看。”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,9亿多劳动力、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才,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。在他看来,教育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心剂,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让他看到党中央、国务院深化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的“决心很大、信心很足”。

    教育的未来,幸福可期。

    (本报北京3月5日电)